传真:0416-7175149
网址:www.wkwater.com
㈠ WK-1生活饮用水除氟技术参数
1.净水方式:吸附和离子交换方式。
2.工作方式:上向流通水,上向流再生(如果水质浊度超标或有其它杂质,可顺流通水,反冲洗以后再逆流再生)。
3.过滤速度:每小时3-4m。料层高度1.6m以上,越高效果越好,最高2.8m。也可以计算为:每吨WK-1每小时最佳净化水量2吨,最大净化水量3吨。这样可不必考虑交换塔的直径大小,能装入足够数量的滤料即可,短粗的还是细长的无所谓。
4.最大适用范围:F-55mg/L
5.工作吸附总量:500~2000mg/kg(WK-1)。取决于
①原水浓度高低,原水浓度越高吸附总量越大。
②水中共存离子的干扰程度,共存离子越多,干扰越大,能量越低。其干扰顺序为:碳酸盐>碳酸氢根>氢氧根>硫酸根>钠离子>钾离子>钙离子>镁离子,但主要干扰因素是碳酸氢根。
③PH值。PH最佳范围5.5~7,超过7.5时,效果明显下降。因此当水中碳酸氢根含量较高时,需要调节PH值。调节PH值至多少为宜,取决于原水中碳酸氢根含量,因为原水中碳酸氢根含量在60mg/L以内除氟效果最好。当PH值调至6.5时,碳酸氢根剩余量为60%,PH值降至5.5时碳酸氢根剩余20%,因此调节PH的酸消耗量取决于碳酸氢根含量。例如,原水中的碳酸氢根含量在100以内可不必调PH,120时,PH调至6.5,碳酸氢根剩余72,即可获得满意除氟效果。如果碳酸氢根400,PH调至5.5时剩余80才可以。一般来说PH8.0-8.2的水碳酸氢根含量最高,8.2以上碳酸氢根转化为碳酸盐,耗酸量更大。当PH由高至低变化时,碳酸氢根变成二氧化碳,游离于水中,不再影响除氟。
6.再生:再生采用5%明矾溶液,溶液总量大约为滤料体积的60%,缓缓打入交换塔,浸泡12~18小时(24小时内时间越长越好),清水冲洗至PH6.0时即可投入下一个生产周期。
7.比重:WK-1的堆积比重为0.94-1.1
㈡ WK-3除铁锰技术参数
1.堆积比重:1.0
2.净水方式:吸附和离子交换方式。
3.工作方式:上向流通水,上向流再生。
4.过滤速度:每小时4m~8m,过滤速度取决于铁锰浓度,一般铁含量1mg/L、锰含量0.4mg/L时,采用8m滤速,当原水浓度增高时,特别是锰含量增高时,更应该降低滤速。
5.料层高度:1.4m以上,越高效果越好,最高2.8m。料层高度同样取决于铁锰浓度,当锰浓度大于3mg/L时,应采用多级处理或先曝气。
6.最大使用范围:铁10mg/L、锰3mg/L。
7.工作吸附总量:3000~5000mg/L(WK-3)。取决于①原水浓度高低②水中共存离子的干扰程度③PH值。原水浓度越高吸附总量越大;水中共存阳离子越多,干扰越大,能量越低。PH最佳范围7~9,在此范围内,越高吸附量越大。
8.再生:采用2~3的盐酸溶液浸泡4小时,清水冲洗至PH接近原水时,再用2%氢氧化钠溶液浸泡6小时,清洗至PH为8.5时即可。两种溶液的总量分别为滤料体积的0.6倍(此数量假定为交换塔内水已经被控干,如果塔内水是满的,滤料中的水分可计算为滤料体积的0.5倍)。
㈢ WK-12除铁锰技术参数
此滤料使用方法同锰砂基本一致,不同的是,该滤料自身具有强大的催化功能,不必培养氧化膜即可起到催化氧化作用,因此,使用初期既完全使水质达标。滤料比重、反冲洗强度均低于锰砂,而使用寿命高于锰砂,因此性价比大大优于锰砂。
1.净水方式:物理化学法(简称物化法,即曝气氧化后过滤截留加催化过滤截留)。其工作原理是:
水中的二价铁锰通过曝气被氧化成不溶于水的高价铁锰,通过滤料时被滤料截留。但由于条件限制,曝气氧化有可能不够充分,水中仍存在二价铁锰。由于WK-12具有非常强的催化功能,二价铁锰与其接触后,被催化成高价铁锰而被截留。
2.曝气方法与曝气量:与锰砂相同。
3.过滤速度:每小时4m~8m,过滤速度取决于铁锰浓度,一般铁含量1mg/L、锰含量0.5mg/L时,采用8m滤速,当原水浓度增高时,特别是锰含量增高时,更应该降低滤速。
4.料层高度:1.4m以上,越高效果越好,最高2.8m。料层高度同样取决于铁锰浓度,当锰浓度大于3mg/L时,料层高度应达到2.4m。
5.最大使用范围:铁30mg/L、锰5mg/L。
6.反冲洗强度:6—7L/m2(s)
7.反冲洗时间:20—30min(取决于料层高度)。
8.堆积比重:1.12。
9.使用寿命:10年。
㈣ WK-10脱氮技术解答介绍
1.净水方式:吸附和离子交换方式。
2.工作方式:上向流通水,上向流再生。
3.过滤速度:每小时5m。料层高度1.6m以上,越高效果越好,最高2.8m。
4.最大使用范围:10000mg/L。
5.工作吸附总量: 5000—25000mg/L(WK-10)。取决于①原水浓度高低,②水中共存离子的干扰程度。③PH值。原水浓度越高吸附总量越大;水中共存离子越多,干扰越大,能量越低。PH最佳范围5—7,超过7.5时,效果明显下降。
6.再生:采用1%氢氧化钠溶液(PH11.5左右),溶液总量大约为滤料体积的2~3倍,缓缓打入交换塔,边进水边出水,6~8小时再生完,清水冲洗至PH8.5以内即可投入下一个生产周期。
㈤ WK-11除砷技术参数
1.净水方式:吸附和离子交换方式。
2.工作方式:上向流通水,上向流再生。
3.过滤速度:每小时3m。料层高度1.6m以上,越高效果越好,最高2.8m。
4.使用范围:砷含量0.011—16mg/L。
5.工作吸附总量: 300—500mg/L(WK-11)。取决于①原水浓度高低,原水浓度越高吸附总量越大;②水中共存离子的干扰程度。水中共存离子越多,干扰越大,能量越低。③PH值。PH最佳范围5—7,超过7.5时,需要调节PH值。
6.再生:采用6%钾明矾溶液,溶液总量大约为滤料体积的0.6倍,缓缓打入交换塔,循环3小时后,浸泡18小时,清水冲洗至PH6.5以上即可投入下一个生产周期。
㈥ WK-6除铅、镍技术参数
1.堆积比重:1.0
2.净水方式:吸附和离子交换方式。
3.工作方式:上向流通水,上向流再生。
4.过滤速度:每小时4m~8m,过滤速度取决于铅、镍浓度,一般铅含量1mg/L、镍含量0.4mg/L时,采用8m滤速,当原水浓度增高时,应该降低滤速。
5.料层高度:1.4m以上,越高效果越好,最高2.8m。料层高度同样取决于铅、镍浓度,当浓度大于3mg/L时,应采用多级处理。
6.最大使用范围: 铅15mg/L、镍12mg/L。
7.工作吸附总量:2000~3000mg/L(WK-6)。取决于①原水浓度高低②水中共存离子的干扰程度③PH值。原水浓度越高吸附总量越大;水中共存阳离子越多,干扰越大,能量越低。PH最佳范围7~9,在此范围内,越高吸附量越大。
8.再生:采用2~3的盐酸溶液浸泡4小时,清水冲洗至PH接近原水时,再用2%氢氧化钠溶液浸泡6小时,清洗至PH为8.5时即可。两种溶液的总量分别为滤料体积的0.6倍(此数量假定为交换塔内水已经被控干,如果塔内水是满的,滤料中的水分可计算为滤料体积的0.5倍)。
㈦ WK-7除铜、镉技术参数
1.堆积比重:1.0
2.净水方式:吸附和离子交换方式。
3.工作方式:上向流通水,上向流再生。
4.过滤速度:每小时4m~8m,过滤速度取决于铜、镉浓度,一般铜含量1mg/L、镉含量0.4mg/L时,采用8m滤速,当原水浓度增高时,应该降低滤速。
5.料层高度:1.4m以上,越高效果越好,最高2.8m。料层高度同样取决于铜、镉浓度,当浓度大于3mg/L时,应采用多级处理。
6.最大使用范围:铜10mg/L、镉3mg/L。
7.工作吸附总量:3000~5000mg/L(WK-3)。取决于①原水浓度高低②水中共存离子的干扰程度③PH值。原水浓度越高吸附总量越大;水中共存阳离子越多,干扰越大,能量越低。PH最佳范围7~9,在此范围内,越高吸附量越大。
8.再生:采用2~3的盐酸溶液浸泡4小时,清水冲洗至PH接近原水时,再用2%氢氧化钠溶液浸泡6小时,清洗至PH为8.5时即可。两种溶液的总量分别为滤料体积的0.6倍(此数量假定为交换塔内水已经被控干,如果塔内水是满的,滤料中的水分可计算为滤料体积的0.5倍)。
㈧ WK-8除锌、铝技术参数
1.堆积比重:1.0
2.净水方式:吸附和离子交换方式。
3.工作方式:上向流通水,上向流再生。
4.过滤速度:每小时4m~8m,过滤速度取决于锌、铝浓度,一般锌、铝含量2mg/L时以内,采用8m滤速,当原水浓度增高时,应该降低滤速。
5.料层高度:1.4m以上,越高效果越好,最高2.8m。料层高度同样取决于锌、铝浓度,当浓度大于3mg/L时,应采用多级处理。
6.最大使用范围:锌、铝15mg/L。
7.工作吸附总量:3000~5000mg/L(WK-3)。取决于①原水浓度高低②水中共存离子的干扰程度③PH值。原水浓度越高吸附总量越大;水中共存阳离子越多,干扰越大,能量越低。PH最佳范围7~9,在此范围内,越高吸附量越大。
8.再生:采用2~3的盐酸溶液浸泡4小时,清水冲洗至PH接近原水时,再用2%氢氧化钠溶液浸泡6小时,清洗至PH为8.5时即可。两种溶液的总量分别为滤料体积的0.6倍(此数量假定为交换塔内水已经被控干,如果塔内水是满的,滤料中的水分可计算为滤料体积的0.5倍)。
㈨ WK-9除汞技术参数
1.堆积比重:1.0
2.净水方式:吸附和离子交换方式。
3.工作方式:上向流通水,上向流再生。
4.过滤速度:每小时4m~8m,过滤速度取决于汞浓度,一般汞含量0.2mg/L时以内时,采用8m滤速,当原水浓度增高时,应该降低滤速。
5.料层高度:1.4m以上,越高效果越好,最高2.8m。料层高度同样取决于汞浓度,当汞浓度大于1mg/L时,应采用多级处理。
6.最大使用范围:3mg/L。
7.工作吸附总量:300~500mg/L(WK-3)。取决于①原水浓度高低②水中共存离子的干扰程度③PH值。原水浓度越高吸附总量越大;水中共存阳离子越多,干扰越大,能量越低。PH最佳范围7~9,在此范围内,越高吸附量越大。
8.再生:采用2~3的盐酸溶液浸泡4小时,清水冲洗至PH接近原水时,再用2%氢氧化钠溶液浸泡6小时,清洗至PH为8.5时即可。两种溶液的总量分别为滤料体积的0.6倍(此数量假定为交换塔内水已经被控干,如果塔内水是满的,滤料中的水分可计算为滤料体积的0.5倍)。